【www.bestar2u.com--黨會黨課】
黨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探索史、奮斗史、創業史。它是全體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四史黨課學習教育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慶祝國慶的文章3篇 ,歡迎品鑒!

【篇1】四史黨課學習教育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慶祝國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堅持思想建黨、理論強黨,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覺,擔當使命才能更加堅定”“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作為思想武裝的重中之重,并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下稱“四史”)結合起來”。“四史”內容各有側重,但整體講的就是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的實踐史,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四史”的主線。
一、黨史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斷走向成熟的實踐史
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先進政黨,在百年實踐中不斷總結自身建設的歷史經驗,統籌推進黨的政治、思想、組織、作風、紀律和制度建設,成長為世界上為數不多、具有強大政治領導能力的成熟政黨。中國共產黨也遭遇過歷史挫折,但都能正視和解決實際問題,使自己變得更加正確、更加強大,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當之無愧的最高政治領導力量。
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共產黨把經濟建設作為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實施改革開放戰略,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中國共產黨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二十一世紀。
十六大以后,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二、新中國史是中國共產黨推進建設新中國的實踐史
自成立之日起,中國共產黨就把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作為己任,帶領人民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歷史飛躍。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徹底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中國共產黨創造性運用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逐步建立并鞏固了新中國的國體、政體、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根據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中國共產黨提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奮斗目標,推動制訂和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綱要,引領新中國走上了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正確道路。
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制定了到二十一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戰略。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開創了全面改革開放新局面。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力推進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正確判斷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使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三、改革開放史是中國共產黨推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實踐史
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開啟的一次偉大革命,實質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目的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基于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刻把握,對歷史發展趨勢的科學洞察,黨中央做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史新時期。中國共產黨抓住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個關鍵,帶領人民攻堅克難,以經濟體系改革為牽引統籌推進各個領域的體制改革,
快速提升了國家綜合實力,有效抵御了“蘇東劇變”對我國的負面沖擊,不斷推進我國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使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提出了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總目標,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新時代,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新局面。中國共產黨勇于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和利益固化的藩籬,重點加強了人民當家作主制度建設,深化了經濟體制改革,深化了司法體制綜合改革,深化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深化了國防和軍隊改革,建立了國家監察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日趨成熟定型,為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揮了重大作用。
四、中國共產黨是引領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政治力量
中國共產黨一直是社會主義發展史最重要的參與者和最強大的引領力量。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二十世紀上半葉世界社會主義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與蘇聯社會主義等進步力量一道,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犧牲和偉大貢獻。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世界社會主義陣營的有生力量,是支持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反帝反殖民、爭取民族獨立運動的堅強后盾。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擺脫了模仿蘇聯模式的傳統思路,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蘇東社會主義國家解體使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走入低谷。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進程,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社會長期穩定,社會主義在同資本主義競爭中所處的被動局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扭轉。
進入二十一世紀,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體現出顯著優勢,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科學社會主義發展的偉大旗幟,成為振興世界社會主義的中流砥柱。在國際環境日益復雜多變的當下,中國共產黨有責任、有信心、有能力為科學社會主義新發展做出更大歷史貢獻。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貫穿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主導性實踐邏輯。黨員干部在系統研讀“四史”材料時,要準確把握黨的領導這一主線,不斷深化“四史”學習教育,切實增強在實踐中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五、學好“四史”,牢記初心使命
“四史”學習教育是堅定理想信念的需要。當今年代的黨員大多是在改革開放后出生的,沒有經歷過戰爭的洗禮,沒有遇到過國家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艱難險阻,只有通過學習“四史”,才能身臨其境地了解我黨走過的崢嶸歲月,體會我黨在革命和奮斗中的艱難歷程。學習“四史”要緊扣時代特征。要充分利用當地的紅色文化資源加強教育引導,增強廣大黨員干部的思想定力。例如,上海不僅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更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要牢牢把握這一特征,激勵上海的黨員干部在新時代擔起新使命、實現新作為。
“四史”學習教育是提升黨性修養的需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道路從來不是一馬平川,而如今有一些黨員對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缺乏深入了解,他們貪圖安逸,坐享其成。學習“四史”要緊扣實際。例如,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有許許多多奮不顧身、舍生忘死的英雄人物。當今,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同樣涌現出了一大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優秀人物。以“四史”開展黨性教育,要引導黨員干部從歷史人物和現代人物中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要在現實中自覺提升黨性修養和政治覺悟。
“四史”學習教育是提高干部工作能力的需要。中華民族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進程中,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過程。當前,有一些領導干部意識到自己本領恐慌、能力不足,對如何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又無從下手。其實,通過學習“四史”便可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研究和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再加以綜合分析、科學判斷、靈活運用,不斷增強工作的主動性、預見性和創造性,以理論指導實踐,最終達到提升自我能力的目的。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對黨員干部來說,歷史更是好的營養劑,多一次重溫我黨的歷史,心中就多增添一份信念。常溫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可以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
【篇2】四史黨課學習教育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慶祝國慶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也是新中國成立71周年。71年臥薪嘗膽,中華民族挺起了脊梁;71年奮發圖強,中華兒女譜寫了詩章;71年砥礪前行,神州大地豐收了碩果;71年攜手并進,中國夢播下了希望。那么今天,我要跟大家探討的題目的是“回顧革命歷史,感悟光輝歷程,筑夢偉大復興”。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歷史也是最好的營養劑。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多次就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作出重要論述。今年“七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復旦大學青年師生黨員回信中強調:“希望廣大黨員特別是青年黨員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結合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這為我們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進而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筑牢師生思想根基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深刻認識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對于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落地生根的重要途徑。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順應時代發展,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不僅能讓廣大師生弄清楚我們從哪兒來、往哪兒去,更有助于廣大師生深刻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高揚馬克思主義旗幟、堅持發展科學社會主義,對黨和國家事業具有根本指導作用,進而不斷加深對其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把握,加深對其時代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世界意義的領會,從而不斷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實里走。
堅定理想信念的內在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的理想信念,必須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對歷史規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既可以拓展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性、共產主義運動歷史性、中國革命道路選擇必然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探索艱巨性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理解,也有助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從而幫助廣大師生由理論的清醒走向行動的自覺。歷史是鮮活的、生動的、具體的。偉大歷史人物、革命先輩、英雄模范的人生故事、奮斗故事,可以讓廣大師生深切感受到“頭可斷、血可流,革命意志不能丟”的堅定信仰,“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英雄氣概,“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價值追求,“黨讓去哪就去哪,打起背包就出發”的忠誠擔當,從而在不斷檢視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中堅定理想信念。
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寶貴財富。
思想政治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為加強學校思政工作、辦好思政課提供了堅實基礎。我們要不斷挖掘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推動思政工作內涵式發展。比如,世界社會主義500年跌宕起伏的歷史,反映了人類對美好社會制度的執著追求;中國共產黨近百年接續奮斗的足跡,彰顯了我們黨始終不變的初心和使命;新中國70多年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是我們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生動寫照;改革開放40多年日新月異的時代變化,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這些都是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能為我們講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等重大問題提供豐富素材和鮮活案例。
準確把握目標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天,我們回顧歷史,不是為了從成功中尋求慰藉,更不是為了躺在功勞簿上、為回避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借口,而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通過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汲取不斷前行的力量,需要準確把握學習教育的目標任務。
貫通遠與近,引導師生學史以強思明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把握歷史的遠與近、長與短的辯證法,分清歷史的主流和支流,正視前行路上的困難與曲折,在不斷汲取歷史智慧中自信地走向未來。一方面要引導廣大師生“明大道”。歷史之中有未來。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只有善于察大勢、明大道,才能開啟未來之門。另一方面要引導廣大師生“辨是非”,堅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把諸如“如何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如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等重大現實問題放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進行全面把握,激發廣大師生永葆奮發成才、矢志報國的決心和定力。
圍繞知與信,引導師生學史以立心鑄魂。
堅守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是貫穿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的一條紅線。要把握信仰、信念、信心,引導師生“知其然”,通過了解馬克思主義是如何傳播的、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是如何形成燎原之勢的、新中國是如何由弱變強的、改革開放是如何在深層次改變國家面貌的等歷史,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同時,要引導師生“知其所以然”,不斷從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汲取思想之光、精神之鈣、力量之源,深刻認識“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撐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立足情與行,引導師生學史以矢志奮進。
馬克思指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復旦大學青年師生黨員的回信中強調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目的是“努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這就要求我們在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中,一方面要引導師生以史為鑒修煉“小我”,深刻認識到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不斷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認同、情感認同、理論認同,努力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練就過硬本領、錘煉品德修為;另一方面要引導師生繼往開來融入“大我”,不斷把自己的理想同國家的發展、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始終站穩人民立場,主動投身強國偉業。
深入推進學習教育
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是教育系統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要將其作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的重要抓手,作為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途徑,在全國師生中廣泛掀起學習教育的熱潮。
堅定主心骨。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要把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同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結合起來,引導師生不斷加深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實踐要求的把握,進一步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足功夫。
用好主渠道。
學校教育是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的主渠道。要結合建立完善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體制機制,把學習教育貫穿立德樹人全過程,融入教育教學各環節、師生學習生活各方面,在校園中營造時時學、處處學的濃厚氛圍。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把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政課程講授和課程思政教學。
打造主陣地。
互聯網是師生工作、學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應當成為全天候、跨區域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的主陣地。要推動學習上網,通過打造“云課程”,讓師生能夠隨時隨地在網上開展學習。推動活動上網,通過舉辦網絡知識競答、網上重走長征路等活動,不斷增強學習教育的吸引力和實效性。推動宣傳上網,利用新媒體等平臺載體,積極宣傳師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篇3】四史黨課學習教育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慶祝國慶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10月10日,政府處黨支部開展“學‘四史’慶國慶、守初心擔使命”主題黨日活動。支部全體黨員通過集體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相關資料、參加河南省干部網絡學院“四史”知識競賽網上答題、共同觀看學習強國專題紀錄片《紅色的追尋》(第一集)——日出東方,并進行研討交流,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
通過學習,支部全體黨員一致表示,要通過閱讀“四史”學習教育專題書籍,進一步知史愛黨、知史愛國。要不斷拓展學習方式方法,運用好“學習強國”“河南干部網絡學院”等線上學習平臺,實現線上線下同步學習,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在下一步工作學習中,要做到“三個自覺”:一是自覺把開展“四史”學習教育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和重要學習主題,切實學懂學深,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二是自覺把開展“四史”學習教育同落實“三會一課”等組織生活制度要求結合起來,為推動黨支部規范化建設貢獻力量;三是自覺把開展“四史”學習教育與完成中心工作結合起來,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履好職盡好責,努力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本文來源:http://www.bestar2u.com/dangyuanxiangguan/105278/